在幼兒園時,班上一個小女生有一點圓圓的、不胖,不特別漂亮但超級乖巧懂事!
很貼心、常常說要帶糖果和橡皮筋來給我,才中班年紀是老師的小幫手(其實小班就是了)。老師、園長都知道她。
後來她常跟小白兔聊天,原來因為家裡比較辛苦媽媽總是帶著她到上班的燒臘店或者自助餐店裡待著,老闆都對她很好,她也習慣拿起”比人還高的拖把” (你不會以為那裡像BABY BOSS一樣還預備小朋友專用的打掃用具吧)就跟著幫忙拖地整理。我真的很喜歡她,可惜中班下學期起她的學習狀況因著妥瑞式症開始有點受限,大班老師大換血、她現在也小學了,不知道還好嗎?
這樣的小朋友算是比較少數所以特別有印象,比較多的是讓我體會聖經中那句:”….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類型的小朋友,常常講話講到不知道到底是小朋友當機還是老師爆炸。所以我以為這才是正常。=.=
但是有了兔寶寶之後才知道小寶寶其實真的很小很小就已經可以完全聽懂、理解大人的行為,能力也超乎想像。連非具像的詞語內容都可以理解。
不是只有兔寶寶,而是看過同齡的小貝比也真的都是這樣。所以不要以為寶寶很呆!寶寶心裡苦只是寶寶不說也真的是真的!
但是、怎麼越活越回去到了3歲以後反而都聽不懂?!
à這一切是被養成的。
公園裡常常看見那位阿嬤帶著小姊姊的身影。阿嬤總是沒什麼表情雙手環抱看著小姊姊玩,感覺不太容易靠近,小姊姊則是衝來衝去不太讓人。有一天、我終於知道那種”不容易靠近”的味道怎麼出來了:
雖說遊樂器材都是一起玩的,可是通常遇上更小的小朋友,爸爸媽媽們也都會跟自己的寶寶們說:「要注意弟弟/妹妹喔。」「你先繞過去。」...
兔寶寶溜滑梯,人還沒從坡道下離開,小姊姊已經衝下來,我伸手要救,還是被撞到了一點點,但阿嬤只是口頭上冷冷地說:「…XX妳不能這樣。」
接著連翻發生撞人事件,驚甫未定的爸爸媽媽們護著自己的小朋友,阿嬤依舊是冷冷的那句:「…XX你不能這樣。」
à沒有關注被撞倒的小朋友是否受傷?
à沒有要小姊姊跟小朋友道歉,
à也沒有理會爸爸媽媽們,
小姊姊其實根本沒有停下來認真聽阿嬤講話,但阿嬤不是老態龍鍾無法反應喔,看起來很”勇建”搞不好還是可以登山健行的那種。而且阿嬤感覺冷冷的也不是溺愛小孩那種,若是要發火揍起小孩我想小姊姊不可能不怕。
前兩天在住家附近的小公園,一對3,4歲年紀的姊弟由保母帶來玩。姊姊不太說話、弟弟則是口齒不太清楚。對於小朋友想要一起玩但是不懂表達或者小朋友想握手示好卻不太會控制力道可能不小心嚇到對方的狀況是可以理解的。兔寶寶更小的時候,常常舉起手就不小心給人家揮下去,所以我也會注意,大部分的爸爸媽媽們也都會彼此體諒:就是一個小肌肉成長發育的過程。
但是那對小姊弟卻一直”自然而然”的欺負兔寶寶:姊姊在溜滑梯時從後面連換3次手要推兔寶寶;兔寶寶在爬網子,哥哥在頂端當蜘蛛人,腳隨時可以踢中兔寶寶的頭;我們在石椅上休息,哥哥跑進我們中間的石桌上大剌剌的坐下來,又是腳擺動就可以踢到兔寶寶的狀態…..
我之所以說是”自然而然”是因為 他們好像不覺得這樣的行為”有什麼問題?!”
我出聲勸阻、從柔聲引導到語氣強硬都出來了,但他們雖然點頭、表情其實沒什麼變化,尤其姊姊一邊聽,一邊在下面連換3次手的時候真的嚇到我了。
*第一次、我對外面的小孩有想發火的感覺>”<
可是、這不能怪”身旁的大人”à我指的是那位保母。因為他們不僅”自然而然”的欺負兔寶寶,感覺也會欺負看來是新住民的保母。果然後來兩姊弟就開始大暴走,先是弟弟不穿鞋往後方的大馬路衝, 接著姐姐在UBIKE花壇邊跌倒大哭。抓回弟弟、弟弟不服開始打滾鬧脾氣,保姆先把弟弟架在自己身上,弟弟像鰻魚一樣溜掉,還要再繼續處理姐姐沒眼淚的唉唉叫,但都沒有開口說甚麼。
弟弟又爬上溜滑梯,保姆只能不耐的勸導:「要回家了! 你爸爸在等了!」
顯然、只有「爸爸」才能治他們吧….
如果爸爸讓他們對保母、對自己的照顧者都這樣,那對待外人呢?
小時候看什麼、聽什麼,
就會形成怎樣的個性和體質,成為那樣的人來生活。
小時候形成的個性和壞習慣可能會持續到肉體死去為止。
「起初」很重要!人會按照「首先」輸入的內容來判斷並對待一切。
是「你起初、首先輸入的内容」,也是「你小時候輸入的各種事物」。
#同場加映:怒吼移工「為什麼你這麼笨」,卻在女兒身上看見自己的殘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