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y.jpg

媽媽常常需要很多的幫助,尤其如果還帶著寶寶出門。小至讓路打開門,大到需要緊急的尿布、熱水和幫忙抬娃娃車。很多的幫助常常讓媽媽內心一陣溫暖、但有時候也需要不一樣的幫助。

 

復健科的行政區,有一個媽媽帶著小朋友來安排早療課程。

如果不是聽到媽媽的說明,不會覺得小朋友有任何的異狀。五官沒有嚴重的扁平、缺陷、身形也沒有明顯的傴僂、肢體的肥大。媽媽在跟治療師對話時,小朋友就跟所有調皮的小男生一樣到處碰碰摸摸,好奇的想開公文的抽屜。後來因為要跟另一位老師討論安排課程,所以老師帶著媽媽和小朋友靠近早療的教室,小哥哥看見治療室裡的教具很想玩、沒想到媽媽安排完課程就要離開,不能接受「下次再來上課」,因此展開強烈的抗議。不斷以沙啞的聲音嘶吼: 「不要~~不要不能玩!」、「不要~~!」聲音非常非大,彷彿全身都產生了共鳴。不肯接受媽媽的安撫,朝另一個方向暴衝兩步直接趴地。老師一邊安撫一邊說:「好、那老師帶你玩一次,然後就回家喔,下次再來。」。可是小哥哥從滑坡道溜下之後仍舊不肯妥協,接著搥打治療室的門,再次發出嘶吼的聲音:「不要~~不要不能玩~~!」、「不要~~!」、「不要~~!」任憑老師和媽媽怎麼安撫、說明都沒有用,後來我只記得過程中媽媽轉換了嚴厲的語氣告訴小哥哥:「不可以這樣、週三就要來上課了..」,結果是怎麼劃下句點的卻想不起來。

 

小哥哥嘶吼的聲音真的很大,感覺用上了全身的力量,看著這樣的狀況,真的很想過去幫忙,可是 我選擇了坐在位子上,沒有反應,不是因為冷漠,而是因為老師和媽媽正在努力!老師以著老師的專業在引導,媽媽有她對於小哥哥的瞭解認知在安撫,這時不要介入反而是比較合適的。不需要讓媽媽還得分心解釋狀況,或者在意旁人的想法和感受比較好。媽媽已經夠忙了…T^T…

 

有時候 除了來復健的阿公阿媽,還會有陪同的家人和看護在,還好這天在復健室裡治療的阿公阿媽人數相對比較少,不然不知道會怎麼發展。

 

小白兔也常常遇到兔寶寶在鬧脾氣的時候,立刻會有熱心的阿姨、阿伯、阿公、阿媽跑來:

「怎麼了、要不要吃糖果?」

「給你一個餅乾、不要哭哭。」

「這樣羞羞臉喔」

如果婉拒了,還是會強力贈送:

「沒關係啦、小孩子嘛~」

「給他啊!」

甚至還有:

「這是仙楂餅啊不是糖果」

………..

可是大家並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不知道為什麼兔寶寶鬧脾氣和我們正在作什麼處理,還有兔寶寶有氣喘和過敏體質,為了避免誘發,不能多吃零食和不能吃糖。

 

一個下雨天小白兔牽著不肯趕快過馬路的兔寶寶

過程她邊叫:「我不要跑!」邊摔落一袋餅乾

終於走過斑馬線之後不停抗議她的餅乾掉了

小白兔只好等待下一次綠燈

要去撿的時候,跳出一位正義婆婆:「這誰的小孩?!怎麼放著!把小孩牽去啦!」

 

那袋餅乾掉在斑馬線上....

 

小白兔不是沒有多帶的餅乾,但我希望兔寶寶知道她應該要拿好,也不想讓兔寶寶覺得反正掉了媽媽還拿得出其他東西。

 

下雨天、小白兔心裡很多黑線….

 

有時候我們需要很多的幫助,可是有時候最好的幫助是不要介入。

 

我們真的不知道別人正在經歷些什麼。看了很多教養書籍之後,我有時候有點反感,無法接受教養專家說:「我就是可以等待、我就」「你不要你不應該…….」。

或許專家很有方法,但專家也只養過他們家的孩子。就算他是老師還是醫師治療師,但他或許還忘了孩子遇到老師就像遇到獅子。更因為有許多的人期盼能得到專家的建議,請更不要直接下論斷的意見。尤其只憑一紙求教,直言父母的不成材。

 

這個年代,卡在中間受過傷拼命努力的父母很多,更無法想像的也許是想幫助孩子想飛的父母卻遇上只能在地上暴衝的車。

 

資深蒙特梭利老師 李坤珊:

不管你是一個爸爸、媽媽、或者老師,你確定你現在要孩子主攻的知識或培養的價值觀,適用於十年後嗎?

假如我們走進書店的教養書區,真會嚇壞了,那一叢林一叢林的教養書,書名一本比一本冗長,要你開發孩子的部分,一天比一天龐雜,你還沒看完,孩子早就長大了。

 

神說過:「如果有100個生命,那麼我就有100個方法管理栽培他。」

 

無法複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unny2017 的頭像
    Bunny2017

    當小白兔有了兔寶寶

    Bunny2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